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性疾病,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、症状表现及发病人群。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,典型症状为咽部疱疹和溃疡;手足口病则由肠道病毒如EV71引发,特征为手、足、口部皮疹伴发热。
咽峡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,突出表现为突发高热、咽痛,口腔后部可见灰白色疱疹或溃疡,周围有红晕,通常不累及四肢皮肤。手足口病同样好发于幼儿,但除口腔疱疹外,手掌、足底及臀部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,部分病例伴随低至中度发热。两种疾病均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,但手足口病传染性更强,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引发脑炎或心肌炎。
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症状与病原学检测。咽峡炎通常病程较短,3-5天自愈,以对症治疗为主;手足口病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,如持续高热、呕吐等提示重症倾向。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、消毒玩具,手足口病可通过接种EV71疫苗降低风险。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退,避免交叉感染,家长接触分泌物后需彻底清洁。若出现呼吸急促、肢体无力等异常,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