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柱结核常见表现包括疼痛、活动受限、畸形、神经功能障碍、寒性脓肿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疼痛:脊柱结核早期表现为局部隐痛或钝痛,夜间加重。随着病情进展,疼痛逐渐加剧并呈持续性,咳嗽或负重时疼痛明显。病变部位压痛明显,叩击痛阳性。疼痛可向胸腹部或下肢放射,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。
2.活动受限:由于椎体破坏及周围肌肉痉挛,患者常出现脊柱活动受限。颈椎结核可导致头部转动困难,胸腰椎结核则表现为弯腰、转身动作受限。早期活动受限多为保护性反应,后期因骨质破坏和畸形加重而成为固定性功能障碍。
3.畸形:椎体破坏后易导致脊柱后凸畸形,胸椎结核常见驼背,腰椎结核可表现为生理前凸消失。畸形程度与椎体破坏范围相关,严重者可出现角状后凸。畸形不仅影响外观,还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。
4.神经功能障碍:病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,可出现下肢麻木、无力甚至瘫痪。胸椎结核易并发截瘫,表现为下肢感觉减退、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阳性。神经症状进展速度与压迫程度相关,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不可逆损伤。
5.寒性脓肿:结核病灶周围形成脓肿,因无红肿热痛特征而得名。颈椎结核可形成咽后脓肿,胸腰椎结核脓肿可沿筋膜间隙流注至腰大肌或腹股沟。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,长期不愈并可能继发感染。
脊柱结核需与肿瘤、退行性疾病鉴别,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。治疗需结合药物与手术,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。定期复查有助于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