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腱损伤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且活动时加剧、肿胀或淤血、关节活动受限、触摸时压痛明显、损伤处可能出现异常声响或摩擦感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局部疼痛且活动时加剧:肌腱损伤后,疼痛是最直接的表现,尤其在牵拉或收缩受损肌腱时痛感更明显。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,轻微拉伤可能仅表现为钝痛,而完全断裂则伴随剧烈锐痛。疼痛区域通常集中在肌腱附着点或肌腹交界处,可能向周围放射。
2.肿胀或淤血:损伤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,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,严重时伴随皮下出血瘀青。肿胀程度反映损伤范围,急性期肿胀可能迅速加重,慢性损伤则表现为反复轻微水肿。淤血多见于撕裂性损伤,颜色从红紫逐渐转为黄绿。
3.关节活动受限:肌腱是肌肉与骨骼的连接结构,损伤后直接影响关节功能。部分断裂时活动范围减小,完全断裂则导致关节无法完成特定动作。例如跟腱断裂时足踝无法跖屈,肩袖损伤时手臂难以外展。
4.触摸时压痛明显:按压损伤肌腱会引发明显痛感,可能触及局部凹陷或结节。急性期压痛范围较广,慢性劳损则压痛点较集中。伴随炎症时皮肤温度可能升高,触摸有紧绷感。
5.损伤处可能出现异常声响或摩擦感:严重撕裂或断裂时,活动关节可能听到啪的响声,慢性肌腱炎则因粘连在活动中产生捻发音。摩擦感提示肌腱鞘膜或周围组织存在病理改变。
肌腱损伤后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以减少出血肿胀,避免盲目按摩或热敷加重炎症。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固定或手术修复,康复期需循序渐进恢复锻炼,防止二次损伤。长期疼痛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就医评估,避免转为慢性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