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臂脱臼复位需保持冷静避免强行拉扯、采用牵引法缓慢拉伸关节、借助固定物辅助稳定脱臼部位、遵循关节自然运动方向轻柔推回、复位后立即冰敷减少肿胀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保持冷静避免强行拉扯:脱臼时关节囊和韧带处于损伤状态,慌乱中拉扯可能加重软组织撕裂。需稳定情绪,减少患肢活动,避免关节错位加剧。疼痛剧烈时可深呼吸缓解,为后续复位创造有利条件。
2.采用牵引法缓慢拉伸关节:以肘关节为例,一手握住上臂近端固定,另一手握住前腕沿手臂轴线缓慢牵拉,逐渐增加力度直至听到弹响。牵引能解除关节面嵌顿,使肱骨滑车与尺骨鹰嘴窝重新对合,过程中需保持力道均匀。
3.借助固定物辅助稳定脱臼部位:如肩关节脱位,可用三角巾或绷带临时固定患肢于胸前,防止复位前关节异常活动。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,避免压迫血管神经,同时为后续手法操作提供支点。
4.遵循关节自然运动方向轻柔推回:不同关节复位路径各异,例如下颌关节需向下后方推挤,而指间关节则需轴向牵引后屈曲。操作前需明确解剖结构,利用杠杆原理顺势施力,避免暴力导致骨折。
5.复位后立即冰敷减少肿胀:关节归位后毛细血管可能破裂出血,冰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血肿。每次敷15分钟,间隔1小时重复,持续24小时。同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,但需确认复位成功后再处理肿胀。
复位后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,防止毛细血管扩张加剧内出血。两周内限制关节负重活动,必要时用支具保护。若复位后仍有持续麻木、皮肤青紫,需排除神经血管损伤。定期复查确认关节稳定性,预防习惯性脱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