副伤寒症状包括持续发热、头痛乏力、食欲减退、腹痛腹泻、皮疹等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持续发热:副伤寒患者通常出现阶梯式上升的高热,体温可达39-40℃,持续1-2周。发热初期可能伴有寒战,后期转为弛张热。发热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相对缓脉现象。
2.头痛乏力:全身中毒症状明显,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,多位于前额或枕部。乏力感显著,伴随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,与毒素影响神经系统及能量代谢紊乱相关。
3.食欲减退:消化系统症状突出,患者常感到恶心,厌食油腻食物。舌苔厚腻,口腔干燥,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。胃肠功能紊乱与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及毒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有关。
4.腹痛腹泻: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多见,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。腹泻每日数次至十余次,粪便呈稀水样或黄绿色,偶带黏液但极少脓血。肠道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淋巴组织。
5.皮疹:部分患者在病程第7-10天出现玫瑰疹,直径2-4毫米,压之褪色,多分布于胸腹部。皮疹由细菌栓塞皮肤毛细血管引起,通常2-3天自行消退,消退后无色素沉着。
副伤寒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,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。治疗期间应严格卧床休息,补充水分及电解质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避免生冷刺激食物。密切监测体温及粪便性状变化,出现剧烈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就医。恢复期仍需定期复查,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带菌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