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增生的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及僵硬、活动受限、局部肿胀或变形、神经压迫症状、肌肉无力或萎缩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关节疼痛及僵硬:骨质增生初期多表现为关节钝痛或隐痛,随病情进展疼痛可能加剧,尤其在活动后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时更为明显。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感明显,通常活动后稍缓解,但过度活动可能加重疼痛。疼痛部位与增生位置相关,常见于颈椎、腰椎、膝关节等承重或活动频繁的关节。
2.活动受限:增生的骨赘可能直接阻碍关节正常活动,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可能导致屈伸困难,腰椎增生可能影响弯腰或转身。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因长期摩擦出现炎症反应,进一步限制活动范围。严重时关节功能显著下降,甚至影响日常行走、持物等基础动作。
3.局部肿胀或变形:骨质增生伴随慢性炎症时,关节周围可能出现肿胀,触诊时或有发热感。长期增生可能导致关节外形改变,如膝关节内侧骨赘形成可见局部隆起。肿胀与变形多因骨赘机械刺激、滑膜增生及关节液异常分泌共同导致。
4.神经压迫症状:脊椎部位的骨质增生可能压迫邻近神经根,引发放射性疼痛或麻木。例如颈椎增生可导致上肢刺痛,腰椎增生可能引起下肢坐骨神经痛。严重时出现肌力减退或感觉异常,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,需警惕脊髓受压风险。
5.肌肉无力或萎缩:关节疼痛及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周围肌肉失用性萎缩,表现为肌力下降或肌肉体积缩小。神经受压也会干扰肌肉神经支配,加速萎缩进程。例如腰椎增生患者可能出现小腿肌肉变薄,膝关节增生可能伴随大腿前侧肌群无力。
骨质增生患者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,减少关节过度负重。寒冷刺激可能加重症状,需注意局部保暖。适度锻炼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,但应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。疼痛急性期可短期休息,但长期制动可能加速关节退化。饮食宜均衡,适当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时,应及时就医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