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腿肌腱炎可通过休息减少患处活动、冷敷缓解肿胀疼痛、药物消炎镇痛、物理治疗促进修复、康复训练增强肌腱韧性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减少患处活动: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或长时间行走,避免加重肌腱损伤。卧床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水肿,日常活动可使用护具固定,减少肌腱牵拉。一般需休息2-4周,待疼痛明显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活动。
2.冷敷缓解肿胀疼痛:急性发作48小时内,每次用冰袋冷敷15-20分钟,间隔1小时重复。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,抑制炎症反应。注意避免皮肤冻伤,慢性期可改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。
3.药物消炎镇痛:非甾体抗炎药可口服或外敷,直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减轻红肿热痛。严重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,但需严格控制次数以防肌腱脆性增加。中药膏药也有活血化瘀作用。
4.物理治疗促进修复:超声波能穿透深层组织产生微震动,加速代谢废物清除。红外线照射可扩张血管,增加患处营养供应。电疗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神经,阻断痛觉信号传导。
5.康复训练增强肌腱韧性:疼痛缓解后,可进行足踝背屈、踮脚尖等低强度拉伸,逐步提升肌腱延展性。后期加入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,提高肌肉协同收缩能力,预防复发。
治疗期间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,选择软底鞋减少地面冲击。饮食需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,促进胶原合成。若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或反复发作,需排查是否存在扁平足等结构异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