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避免剧烈运动、冷敷缓解疼痛肿胀、药物消炎镇痛、物理治疗促进恢复、穿戴支具减轻跟腱压力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避免剧烈运动: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高强度活动,减少跟腱牵拉刺激。日常行走应控制步幅,避免上下坡或提踵动作。恢复期逐渐增加低冲击运动如游泳,时间不超过30分钟。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需完全制动,使用拐杖分担体重。
2.冷敷缓解疼痛肿胀:发作24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,避免皮肤冻伤。将冰块包裹毛巾后贴合跟腱部位,可降低局部代谢速率。慢性期运动后也可冷敷预防炎症加重。注意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,防止血管过度收缩。
3.药物消炎镇痛:非甾体抗炎药需遵医嘱连续服用5-7天,空腹时搭配胃黏膜保护剂。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每日涂抹3次,按摩至吸收。疼痛剧烈时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,但每年不超过3次以防肌腱脆化。
4.物理治疗促进恢复:超声波治疗通过高频振动改善血液循环,每周3次。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病例,需间隔5天进行。恢复期可做离心训练,如台阶踮脚缓慢下落,每日2组每组15次。红外线照射每次20分钟有助于缓解僵硬。
5.穿戴支具减轻跟腱压力:夜间使用足踝固定器保持跟腱伸展位。白天选择带硅胶垫的跟腱护具,降低行走时张力。严重者需定制矫形鞋垫,内侧楔形垫抬高1cm以调整受力。护具应连续佩戴4周以上,睡眠时勿拆除。
治疗期间保持足部干燥防止皮肤过敏,鞋跟高度不超过3cm。体重超标者需配合饮食调整,减轻跟腱负荷。症状缓解后仍需观察3个月,复发时及时就医。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,热身时间延长至15分钟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