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在针灸中的应用主要因其具有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的功效,与针灸结合能增强治疗效果。艾草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能渗透穴位,促进气血运行,特别适合寒证、虚证及疼痛类疾病。这种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艾灸疗法,成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艾草的药性辛温,归肝、脾、肾经,其燃烧时释放的热力和药效成分可通过穴位刺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。针灸本身通过金属针具刺激经络,而艾灸的温热作用能进一步激发经气,尤其对慢性病、风寒湿痹等效果显著。例如,隔姜灸或直接灸常用艾绒,借助其温和持久的渗透力改善局部循环。艾草中的挥发油具有抗炎、免疫调节作用,与针灸协同可提升机体自愈能力。
使用艾草针灸时需注意避免烫伤,尤其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感觉迟钝者应谨慎。艾灸后局部可能出现红晕或水泡,属正常反应,但需保持清洁以防感染。孕妇腹部、大血管处不宜施灸,实热体质者需辨证选用。操作时保持环境通风,避免艾烟过量吸入。艾灸后需补充温水,忌食生冷,两小时内避免洗澡以防寒邪入侵。合理搭配针刺与艾灸,才能安全有效地发挥传统疗法的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