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板损伤核磁共振可表现为半月板内异常高信号、半月板形态不规则或移位、关节积液、半月板撕裂征象如线状高信号、邻近软骨或骨质异常改变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半月板内异常高信号:核磁共振显示半月板内部出现异常信号,通常为点状或片状高信号,提示半月板退变或损伤。信号强度与损伤程度相关,轻度损伤表现为模糊信号,重度损伤则信号更明显。
2.半月板形态不规则或移位:损伤后半月板轮廓变形,边缘毛糙或局部膨出,部分病例可见半月板片段脱离正常位置。移位多见于桶柄样撕裂,游离片段可能卡压关节间隙。
3.关节积液:损伤后关节腔内液体增多,核磁共振表现为关节囊内长T2信号,积液量与损伤急性程度相关。积液可能伴随滑膜增厚或炎性反应。
4.半月板撕裂征象如线状高信号:垂直或斜行的线状高信号贯穿半月板,提示全层撕裂。水平撕裂表现为平行于半月板断面的高信号,常见于退变性损伤。
5.邻近软骨或骨质异常改变:长期半月板损伤可能导致相邻软骨磨损,核磁共振显示软骨变薄或缺损。骨质改变包括骨髓水肿或囊性变,多见于承重区。
半月板损伤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综合判断,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。急性期应减少负重,必要时行康复干预。核磁共振检查前去除金属物品,确保图像质量。随访观察需关注症状变化与影像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