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血不足是中医学常见的一种体质状态,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减退、能量供应不足。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或萎黄、头晕目眩、心悸气短、乏力懒言、手脚冰凉、月经量少或延迟等。这些症状通常与疲劳、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有关,需要及时调理以避免进一步恶化。
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涉及多个系统。面色无华、唇甲色淡反映血液无法充分濡养肌肤;头晕眼花、记忆力下降提示脑部供血不足;心悸胸闷、呼吸短促表明心脏功能减弱;肢体倦怠、活动后加重说明肌肉缺乏能量支持;女性可能出现经期异常,如经量减少、周期延长。部分人群还会伴随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。长期气血不足可能诱发免疫力下降,增加患病风险。
改善气血不足需综合调理。饮食上多摄入红枣、桂圆、动物肝脏等补血食物,搭配山药、莲子等健脾食材以助吸收;避免生冷油腻,防止加重脾胃负担。适度运动如八段锦、散步可促进气血运行,但需避免剧烈消耗。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耗伤气血。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,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,避免自行滥用滋补药物。慢性病患者或术后人群更需定期监测,结合体质调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