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虚血亏是中医学常见的病理状态,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、后天失养或久病耗伤等因素导致。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,气虚指元气不足,推动无力;血亏则指血液亏虚,濡养功能减退。两者相互影响,形成气血两虚的复杂证候。
引起气虚血亏的原因多样。饮食不节、长期过度劳累或思虑过度会耗伤脾胃,导致气血生化不足。慢性疾病如贫血、消化系统疾病或失血过多,会直接损耗气血。情绪失调如长期抑郁或焦虑,可能影响肝的疏泄功能,进而阻碍气血运行。外感病邪或手术创伤也可能损伤正气,加重气血亏虚。部分人群因先天体质较弱,气血生成能力不足,更容易出现相关症状。
调理气虚血亏需综合干预。饮食上宜选择补气养血的食物,如红枣、山药、桂圆等,避免生冷油腻。适当运动如太极拳、八段锦可促进气血流通,但需避免过度劳累。情绪管理至关重要,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气血调和。若症状严重,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归脾汤、八珍汤等方剂。避免自行滥用补药,以免加重脾胃负担。长期气血不足可能引发头晕、心悸、月经不调等问题,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,排除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