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心烦热是指手足心发热及心胸烦热不适的症候,属于中医阴虚内热的典型表现。该症状多由阴液亏虚、虚火内扰所致,常伴随潮热盗汗、口干咽燥等虚热征象,需结合舌象脉象等综合辨证。
五心烦热的形成与体内阴阳失衡密切相关。当肾阴不足或久病耗伤阴液时,水不制火会导致虚热内生,热邪循经上扰心神则心胸烦闷,达于四肢则手足心灼热。长期熬夜、过度思虑、房劳不节等因素均可耗伤阴精,中老年群体及更年期女性尤为多见。临床需与实热证相鉴别,实热者多伴高热便秘,而虚热者多见舌红少苔、脉细数等阴虚特征。传统治法以滋阴降火为主,常用知柏地黄丸、天王补心丹等方剂,配合涌泉穴、劳宫穴等穴位刺激可增强疗效。
调理期间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,羊肉、花椒等温补之品可能加重虚火。夜间23点前入睡有助于修复阴液,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易诱发症状反复。若出现持续高热或烦渴引饮等变化,需警惕合并实热证或感染性疾病,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长期五心烦热未改善者建议排查结核病、甲亢等消耗性疾病,不可单纯依赖清热药物掩盖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