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和鼻炎可通过症状持续时间、鼻涕性状、伴随症状、季节关联性、对药物的反应区分。具体分析如下:

1.症状持续时间:感冒通常持续7至10天,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。鼻炎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久,症状反复发作且无明显缓解趋势。过敏性鼻炎在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出现症状,脱离后可能快速缓解。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,病程具有自限性。慢性鼻炎可能与环境刺激或体质因素相关,症状长期存在。
2.鼻涕性状:感冒初期为清水样鼻涕,后期可能变稠或呈黄绿色。鼻炎患者鼻涕多为清水样,尤其是过敏性鼻炎。感冒伴随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。鼻炎较少出现脓涕,除非合并鼻窦炎。鼻涕量在鼻炎发作期可能明显增多,感冒则相对稳定。
3.伴随症状:感冒常伴有发热、咽痛、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。鼻炎以局部症状为主,如鼻痒、频繁打喷嚏。感冒可能引发咳嗽或肌肉酸痛。过敏性鼻炎易合并眼结膜充血或瘙痒。感冒症状多为进行性加重后缓解,鼻炎症状呈阵发性。
4.季节关联性:感冒全年可发,冬季和季节交替时高发。过敏性鼻炎常在春秋花粉季或特定过敏原暴露期发作。感冒具有传染性,可能群体发病。鼻炎与个人体质或环境相关,无传染性。慢性鼻炎症状可能因空气干燥或污染加重。
5.对药物的反应:感冒服用解热镇痛药可缓解发热或头痛。鼻炎用抗组胺药或鼻喷激素效果更明显。感冒需对症治疗,抗生素对病毒无效。过敏性鼻炎避开过敏原后症状可能自行减轻。慢性鼻炎需长期管理,单纯感冒药难以控制症状。
出现鼻部症状时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减充血剂,防止药物性鼻炎。区分不清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,避免误治延误病情。日常注意记录症状特点和诱因,有助于医生判断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减少刺激性气体接触。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衣着,预防呼吸道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