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切脉主要针对手腕部的桡动脉。通过按压不同位置,感知脉象变化,从而判断脏腑气血状况。这一诊断方法已有数千年历史,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。
切脉时通常选取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寸口脉,分为寸、关、尺三部。左寸对应心与膻中,左关对应肝胆,左尺对应肾与膀胱;右寸对应肺与胸中,右关对应脾胃,右尺对应命门与大肠。不同脉象如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等,反映寒热虚实等病理变化。例如浮脉主表证,沉脉主里证,弦脉常见于肝郁气滞。脉诊需结合望闻问三诊,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判断病因病机。
切脉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,避免剧烈运动、饮食或情绪波动影响脉象。诊脉时患者手臂需平放,手腕下垫脉枕,医者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分别按压寸关尺三部,力度分轻取举、中取寻、重取按。注意不同体型、年龄、性别者脉象存在差异,如儿童脉多快而软,老年人脉多弱而弦。孕妇常见滑脉,久病者脉多沉细。脉诊虽重要,但不可单一依赖,需结合其他诊法及现代医学检查综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