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肾阳虚的治疗需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,结合中药调理、饮食起居调整及适度运动,逐步改善体质。中医认为,脾肾阳虚多因久病体虚、年老衰弱或过食生冷所致,表现为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软、腹胀便溏等症状,治疗关键在于标本兼顾,既要温阳散寒,又需健脾益肾。
中药调理是核心手段,常用方剂如附子理中丸、金匮肾气丸等,可温补脾肾、化气行水。附子、干姜、肉桂等药材能温阳散寒,搭配白术、茯苓健脾祛湿。若兼有水肿或夜尿频繁,可加用济生肾气丸。饮食上宜选择温热性食物,如羊肉、韭菜、生姜、桂圆等,避免生冷寒凉之品。日常可饮用红糖姜茶或肉桂茶辅助驱寒。起居方面需注意保暖,尤其腰腹及下肢,避免熬夜耗伤阳气。适度运动如八段锦、慢跑等能促进气血运行,但需避免过度劳累。
治疗期间需遵医嘱用药,不可自行增减药量。温阳药物多辛燥,长期服用可能伤阴,若出现口干、咽痛等热象,应及时调整方案。饮食调理需长期坚持,避免贪凉饮冷。若症状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应中西医结合治疗。情绪调节也很重要,焦虑抑郁会加重阳虚,可通过冥想、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。定期复诊评估疗效,根据体质变化灵活调整方案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肾阳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