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、保持适当体位、补充水分防止脱水、按摩缓解不适、观察症状及时就医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调整饮食结构:呕吐后需暂停进食2-4小时,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先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米汤,若无再次呕吐可逐步添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、面条。避免油腻、高糖或刺激性食物,减少胃肠负担。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缩短单次哺乳时间,增加哺乳频率。
2.保持适当体位:呕吐时让小儿侧卧或坐起,头部略向前倾,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。睡眠时垫高上半身,使用毛巾卷支撑背部。避免剧烈晃动或立即平躺,以免加重恶心感。
3.补充水分防止脱水:频繁呕吐易导致电解质紊乱,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,每次5-10mL,间隔10-15分钟。若拒绝饮水,可用滴管或勺子缓慢喂入。观察排尿量及口腔湿润度,出现尿少、眼窝凹陷需就医。
4.按摩缓解不适:顺时针轻揉腹部促进肠蠕动,重点按压中脘穴肚脐上四横指和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下三横指。动作轻柔,每次3-5分钟。可配合温毛巾敷腹部,缓解胃肠痉挛。
5.观察症状及时就医:记录呕吐次数、性状及伴随症状,如发热、腹泻、精神萎靡或呕吐物带血丝、胆汁等,需立即送医。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或出现脱水体征时,应避免自行用药,由专业医师评估处理。
呕吐期间避免强迫进食或喂药,防止刺激加重症状。注意口腔清洁,呕吐后用温水漱口。未明确原因前,慎用止吐药物。密切监测体温及精神状态,警惕颅内压增高或肠梗阻等急症。保持环境安静,减少外界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