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汗和盗汗多由体内阴阳失衡、气血失调或脏腑功能异常引起。自汗指白天不因活动、炎热等因素自然出汗,盗汗则是夜间睡眠时出汗,醒后汗止。两者反映不同病理机制,需结合具体症状分析病因。
自汗常见于气虚或阳虚。气虚导致卫表不固,腠理疏松,津液外泄;阳虚则因阳气不足,无法固摄汗液。湿热内蕴或阴虚火旺也可能引发自汗,但多伴随其他热象。盗汗多与阴虚相关,夜间阳气入阴,阴虚内热迫津外泄。肺结核、更年期综合征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常伴盗汗,需结合病史判断。部分患者因心血不足或肝郁化火导致营卫不和,也可能出现盗汗。
辨别自汗与盗汗需注意伴随症状。自汗伴乏力、气短多属气虚;畏寒肢冷提示阳虚;盗汗伴潮热、咽干多为阴虚。长期出汗需警惕结核、甲亢或糖尿病等疾病。饮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;起居有节,避免过度劳累。自汗者可适当补气固表,盗汗者宜滋阴降火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不可自行滥用补品。若出汗突然加重或伴随消瘦、发热,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