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汗和自汗是中医对异常出汗现象的两种分类。盗汗指睡眠中不自觉出汗,醒后汗止;自汗则是清醒状态下不因劳累、炎热或运动而自然出汗。两者均属病理表现,反映体内阴阳失衡或脏腑功能失调。
盗汗多与阴虚内热相关,常见于结核病、更年期或长期熬夜者,夜间阴气入里,虚热迫津外泄。自汗多因气虚不固,卫阳不足,腠理疏松导致津液外溢,多见于体弱、久病或心肺功能异常者。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自主神经紊乱、内分泌疾病或感染有关。中医强调辨证施治,盗汗需滋阴降火,如当归六黄汤;自汗宜益气固表,用玉屏风散加减。
区分两者需结合伴随症状。盗汗者常伴颧红、口干;自汗多现乏力、畏风。长期异常出汗需排查糖尿病、甲亢等器质性疾病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保持情绪稳定,适度锻炼以调和营卫。自汗者忌过度发汗,盗汗者需规律作息。若出汗伴消瘦、发热,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中医调理需持续,不可自行滥用固涩药物掩盖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