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内热外寒可通过清天河水退内热、推三关驱外寒、揉外劳宫温中散寒、掐揉二扇门发汗解表、捏脊调和阴阳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清天河水退内热:从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,力度均匀柔和,频率每分钟150次左右。此手法能清热凉血,适用于内热引起的烦躁、口疮、小便黄等症状。操作时注意单向直推,避免来回摩擦。连续操作3分钟,以皮肤微红为度。
2.推三关驱外寒:用拇指桡侧或食中指指腹从腕背横纹推至肘横纹外侧端。此手法性温,能温阳散寒,改善外寒导致的畏寒、鼻塞、流清涕。推法需沉稳缓慢,每分钟80次为宜。操作时配合生姜汁可增强效果,每次推200次。
3.揉外劳宫温中散寒:以拇指端按揉手背第三掌骨尺侧凹陷处。该穴为温阳要穴,能缓解内寒外热引起的腹痛、消化不良。顺时针揉动100次,力度以局部酸胀为佳。操作前可搓热双手,增强温通效果。
4.掐揉二扇门发汗解表:用拇指甲掐揉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,后改揉法。此手法可宣肺解表,针对外寒无汗、发热头痛。先掐3次,再揉50次,力度由轻渐重。操作后适当饮水助汗出,避免过度发汗伤津。
5.捏脊调和阴阳: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捏提皮肤,重点在脾俞、胃俞部位。此手法能平衡寒热,改善内热外寒交替症状。每次捏5遍,至皮肤潮红。操作时避开饭后1小时内,动作连贯轻柔。
推拿需在宝宝情绪稳定时进行,手法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。发热超过38.5℃或出现抽搐需及时就医。操作前后注意保暖避风,推拿介质选用清水或爽身粉为宜。每日操作不超过20分钟,连续3天无效需调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