憋尿可能会引起尿结石。
正常情况下,人体不断产生尿液,尿液中含有多种溶解物质,如钙、草酸、尿酸等。当规律排尿时,这些物质会随着尿液被及时排出体外。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。尿液中的水分会被重新吸收,导致尿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,其中的钙、草酸、尿酸等物质就容易形成结晶。这些结晶不断聚集、增大,就可能逐渐形成尿结石。而且,憋尿还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,细菌感染会改变尿液的成分和酸碱度,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。例如,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产生氨,使尿液碱化,有利于磷酸盐、碳酸盐等在碱性环境中沉淀,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。长期憋尿还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,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排泄功能可能出现紊乱,这也间接为尿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