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主要通过肝脏脂肪浸润程度、肝功能指标及影像学表现区分。中度脂肪肝指肝脏脂肪含量占肝湿重的10%-25%,而重度脂肪肝超过25%,伴随更显著的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。
区分两者需结合临床检查。影像学上,超声显示中度脂肪肝时肝脏回声轻度增强,肝内管道结构尚清晰;重度脂肪肝则回声明显增强,后方衰减,管道结构模糊。肝功能检查中,中度脂肪肝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转氨酶升高,而重度脂肪肝常伴随ALT、AST显著上升,甚至出现胆红素异常。重度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右上腹不适等症状,且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,如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。
诊断时需排除其他肝病,如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。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基础,需控制饮食、增加运动,中度脂肪肝可能逆转,重度脂肪肝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纤维化进展。避免滥用保肝药物,定期复查超声或FibroScan评估病情。若出现肝硬化迹象,需及时专科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