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,物理降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退热方式。通过调节体表温度帮助散热,避免高热引发不适,同时减少对药物的依赖。操作需结合孩子状态,优先选择舒适度高的方法,如温水擦拭、调节环境温度等。
物理降温的核心是促进散热而非强制降温。温水32-34℃浸湿毛巾后擦拭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,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。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,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。适当减少衣物,保持室温在24-26℃,避免直吹冷风。发热期间多补充水分,选择温水或口服补液盐,防止脱水加剧体温升高。若孩子手脚温暖、面色正常,可尝试短时间温水浴低于体温1-2℃,但需立即停止若出现颤抖或抗拒。
注意观察孩子反应,寒战、哭闹或皮肤发绀时立即停止物理降温。禁止擦拭前胸、后背或脚心,以免影响心肺功能或导致反射性体温升高。体温超过38.5℃或伴有嗜睡、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。退热贴效果有限,不可替代其他降温措施。早产儿、3个月以下婴儿或慢性病患儿发热时,物理降温需谨慎,建议优先咨询医生。避免捂汗、酒精擦浴等错误方法,防止体温骤降或酒精中毒。物理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,未缓解需考虑药物或医疗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