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对失眠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,可作为改善睡眠的辅助手段。传统中医认为失眠多与脏腑功能失调、气血不足或阳不入阴有关,而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,能调和阴阳、疏通经络,对部分类型的失眠症状具有缓解效果。
艾灸治疗失眠主要作用于与睡眠相关的穴位,如百会穴、神门穴、三阴交等。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,艾灸此处可安神定志;神门穴在手腕内侧,能宁心安神;三阴交则在小腿内侧,调理肝脾肾三经气血。通过艾条悬灸或隔姜灸等方式,每次15-20分钟,温热感渗透穴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调节自主神经功能。临床观察发现,心脾两虚型或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,配合艾灸治疗后入睡时间缩短、睡眠质量提升。但需注意,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失眠需优先治疗原发病,艾灸仅作为辅助疗法。
艾灸治疗失眠需注意操作规范与禁忌。饭后1小时内不宜施灸,过饥过饱状态下可能引发不适。孕妇腹部腰骶部禁用,高血压患者避免强刺激。施灸时保持室内通风,防止烟雾积聚,艾条距离皮肤2-3厘米以免烫伤。阴虚火旺型失眠表现为口干舌燥、潮热盗汗慎用艾灸,可能加重虚火。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穴,每周3次为宜,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效果。若出现烦躁、口疮等上火症状应暂停,配合涌泉穴引火下行。艾灸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,结合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效果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