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得了骨质增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缓解疼痛、物理治疗改善局部循环、适度运动增强关节稳定性、调整饮食补充钙质、手术治疗解除严重压迫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药物治疗缓解疼痛: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减轻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和炎症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胃肠道副作用。部分患者可配合外用膏药或镇痛贴剂,但长期依赖药物可能掩盖病情进展,需定期复查调整方案。
2.物理治疗改善局部循环:热敷、针灸或推拿能促进患处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。超短波等理疗手段可减少关节周围水肿,但急性发作期需暂停。物理治疗需由专业人员操作,避免盲目按压导致损伤。
3.适度运动增强关节稳定性:低强度活动如太极拳、散步有助于维持关节灵活性,延缓骨质增生进展。运动应以不加重疼痛为原则,避免爬楼梯或深蹲等负重动作。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压力,适合肥胖或行动不便者。
4.调整饮食补充钙质:增加奶制品、豆类及深绿色蔬菜摄入,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。适量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、银耳,可能对软骨修复有益。高盐饮食可能加速钙流失,需控制每日摄入量。
5.手术治疗解除严重压迫: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或脊髓导致功能障碍时,需考虑手术切除骨赘或椎管减压。微创技术创伤较小,但术后仍需康复训练恢复功能。高龄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再决定是否手术。
骨质增生患者需避免久坐久站,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刺激。体重过重者应逐步减重以减轻关节负荷。疼痛加剧或出现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,不可自行加大药量。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病情变化,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