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结核确诊需进行痰涂片检查、胸部X线或CT检查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、γ-干扰素释放试验、分子生物学检测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痰涂片检查: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,操作简便且成本低,但灵敏度有限,需多次采样以提高检出率。抗酸染色法是常用技术,阳性结果可初步诊断,但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2.胸部X线或CT检查:影像学检查能显示肺部病变特征,如空洞、浸润或纤维化。X线为筛查首选,CT分辨率更高,可发现早期微小病灶,尤其对隐匿性肺结核或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更具价值。
3.结核菌素皮肤试验:将结核菌素注射至皮下,观察48-72小时局部硬结反应。硬结直径≥10毫米提示感染可能,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或潜伏感染,接种卡介苗者可能出现假阳性。
4.γ-干扰素释放试验:通过检测血液中γ-干扰素水平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,特异性较高,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,但成本较高且需实验室支持,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。
5.分子生物学检测: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直接检测痰液或其他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,快速且灵敏度高,尤其适用于痰涂片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者,可同时检测耐药基因突变。
确诊肺结核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,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。痰涂片阴性时需重复检测或采用更敏感方法,影像学异常者需进一步排查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检测假阴性,需动态观察。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,接触者应早期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