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结核需要做痰涂片检查、胸部X线检查、结核菌素试验、分子生物学检测、血液检查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痰涂片检查: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,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方法之一。痰涂片检查操作简便、成本较低,但灵敏度有限,可能需要多次采样以提高检出率。检查时需采集清晨深部痰液,避免唾液或食物残渣干扰结果。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肺结核,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2.胸部X线检查:用于观察肺部病变的形态、范围和位置,是肺结核筛查的重要手段。典型表现为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的浸润影、空洞或纤维化病灶。胸部X线检查对早期病变敏感性较低,部分非结核性肺部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,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进一步鉴别。
3.结核菌素试验: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蛋白衍生物,观察皮肤硬结反应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。硬结直径≥10毫米通常提示阳性反应,但接种卡介苗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假阳性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,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。
4.分子生物学检测: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直接检测痰液或其他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,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。分子生物学检测可快速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,并能检测耐药基因突变,指导临床用药。但设备要求较高,成本相对昂贵,普及程度有限。
5.血液检查:包括血常规、血沉、C反应蛋白等非特异性指标,辅助评估感染程度和炎症反应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,淋巴细胞比例降低,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。血液检查无法直接确诊肺结核,但可为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。
肺结核检查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组合,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。检查前应充分沟通,了解患者病史和用药情况。部分检查可能存在辐射或侵入性操作,需权衡利弊。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,动态观察病情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