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虚是中医常见证候,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两类,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性功能减退等,治疗需辨证施治,结合药物调理与生活方式改善。
肾虚症状因类型不同有所差异。肾阴虚常见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、失眠多梦,舌红少苔;肾阳虚则多表现为畏寒肢冷、夜尿频多、精神萎靡,舌淡苔白。部分人群可能兼见两类症状。治疗上,肾阴虚常用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等滋阴补肾,肾阳虚可选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温补肾阳。除中药外,针灸、艾灸等外治法可辅助调理肾经穴位,如关元、肾俞等。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,适当运动如八段锦、太极拳有助于气血运行。
肾虚调理需注意避免自行滥用补药,误补可能加重症状。饮食上,肾阴虚者宜食百合、银耳等甘凉之品,肾阳虚者可适量食用羊肉、韭菜等温补食物。长期熬夜、房事过频易耗伤肾精,需规律作息、节制欲望。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压也可能引发肾虚表现,需先控制原发病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,排除器质性疾病。中医强调治未病,日常养护肾脏比病后治疗更为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