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黄疸症状包括皮肤发黄、眼白变黄、尿液颜色加深、大便颜色变浅、精神状态异常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皮肤发黄:黄疸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呈现黄色,通常从面部开始,逐渐扩散至胸腹部和四肢。黄色深浅与胆红素水平相关,严重时可能呈现橙黄色。新生儿皮肤较薄,颜色变化更容易观察,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严重程度。
2.眼白变黄:巩膜黄染是黄疸的重要特征,医学上称为巩膜黄疸。胆红素沉积导致眼白部分明显发黄,尤其在自然光线下更易察觉。这一症状常伴随皮肤黄染出现,但部分病例可能以巩膜黄染为首发表现。
3.尿液颜色加深:正常新生儿尿液呈淡黄色或透明,黄疸患儿尿液可能呈现深黄色或茶色。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,通过肾脏排泄增多所致。尿液颜色变化需与脱水等情况区分。
4.大便颜色变浅: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粪便颜色变浅,甚至呈灰白色或陶土色。这与胆汁排泄受阻有关,需警惕胆道闭锁等严重疾病。但母乳喂养婴儿可能出现暂时性大便颜色变化,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。
5.精神状态异常:严重黄疸可能引起嗜睡、拒奶、哭闹无力或肌张力低下。胆红素过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,此类症状通常提示病情危急,需立即就医干预。
黄疸患儿应避免阳光直射退黄的错误做法,过度曝晒可能导致脱水或晒伤。母乳喂养需按需哺乳,保证充足摄入以促进胆红素排泄。密切观察症状变化,若黄染扩散至手足心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。医疗人员会根据皮肤黄染范围及胆红素值制定个体化方案,家长切勿自行用药延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