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踝疼痛可以艾灸疼痛部位及周围相关穴位,如解溪、昆仑、太溪、三阴交等穴位,有助于缓解局部气血瘀滞,促进经络畅通。
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,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减轻炎症和肿胀。解溪穴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,常用于缓解踝关节疼痛;昆仑穴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,对足踝肿痛有较好效果;太溪穴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,能调理肾气,改善下肢气血运行;三阴交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可调和肝脾肾三经气血。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或雀啄灸,每穴灸5-10分钟,以局部温热舒适为宜。
艾灸时需注意避免烫伤,尤其是皮肤感觉迟钝者应控制温度。孕妇、糖尿病患者及皮肤破损处不宜艾灸。艾灸后避免受凉,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吹风。若疼痛持续或加重,建议及时就医,排除骨折、韧带损伤等严重问题。艾灸仅为辅助疗法,需结合休息、理疗或药物等综合治疗。初次艾灸者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