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月子的传统时长通常为30天,但现代医学更推荐42天的恢复期。30天的月子期源于古代习俗,而42天则与产后身体恢复的科学周期更为契合。产后42天是子宫、盆底肌等器官恢复到孕前状态的关键时期,延长休养时间有助于身体全面康复。
产后30天的月子期主要关注基础恢复,而42天的周期能更好应对潜在问题。分娩后,生殖系统需要6周左右完成自我修复,恶露排出、伤口愈合、激素水平调整都需要更长时间。42天的月子期能降低产后腰痛、子宫脱垂等风险,尤其对剖宫产或难产产妇更为必要。适当延长休养期还能改善情绪波动,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概率。
坐月子期间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,但不必完全卧床。适度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恢复。饮食应营养均衡,避免油腻或单一进补,注意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水分。保持环境通风,定期清洁身体,避免感染。42天后建议进行产后复查,评估子宫收缩、伤口愈合及盆底功能。若出现发热、异常出血或持续疼痛,需及时就医。科学坐月子的核心是结合身体信号调整休养方式,而非机械遵循固定天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