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老年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量减少、骨微结构破坏、激素水平下降、营养摄入不足、缺乏运动导致的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骨量减少:随着年龄增长,骨形成速度低于骨吸收速度,导致骨密度降低。日常饮食中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,如牛奶、豆制品,并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。
2.骨微结构破坏:骨小梁变薄、断裂,骨骼脆性增加。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,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。
3.激素水平下降: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减少,男性雄激素水平降低,均会加速骨流失。女性可考虑激素替代疗法,男性需监测睾酮水平,并在医生建议下调整生活方式。
4.营养摄入不足:钙、磷、蛋白质等摄入不足影响骨代谢。均衡饮食,多吃鱼类、绿叶蔬菜,必要时补充钙剂,但需避免过量。
5.缺乏运动:久坐不动导致骨骼负荷不足,骨形成减弱。坚持适度负重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,每周至少3次,每次30分钟。
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综合干预,早期发现并调整生活习惯是关键。定期体检、科学补钙、适度运动及药物辅助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,降低骨折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