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常见于腰背疼痛、身高缩短或驼背、易发生骨折、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、牙齿松动或脱落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腰背疼痛: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量减少,骨小梁结构破坏,椎体承重能力下降,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微骨折。疼痛多位于胸腰椎交界处,呈持续性钝痛,久坐、久站或负重时加重,休息后缓解不明显。严重时疼痛向两侧肋缘放射,影响日常活动。
2.身高缩短或驼背: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,多个椎体塌陷后脊柱长度缩短,胸椎后凸增大形成驼背。身高可减少3cm以上,胸腔容积缩小可能伴随呼吸困难。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身高变矮,随病情进展逐渐明显。
3.易发生骨折:骨密度降低使骨骼脆性增加,轻微跌倒甚至咳嗽即可引发骨折。常见部位为髋部、腕部及椎体,其中髋部骨折危害最大,可能导致长期卧床。骨折愈合缓慢,且二次骨折风险显著增高。
4.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:骨质疏松常伴随骨关节炎,关节软骨退化与骨赘形成加重僵硬感。晨起或久坐后症状明显,活动后稍缓解但过度劳累会加剧。脊柱活动度下降可能导致转身、弯腰困难,影响生活质量。
5.牙齿松动或脱落:颌骨骨量减少导致牙槽骨吸收,牙齿固定力减弱。早期表现为咀嚼无力,逐渐出现牙齿移位或脱落,义齿佩戴困难。口腔健康状况恶化可能进一步影响营养摄入,加速骨质疏松进展。
预防需均衡摄入钙质与维生素D,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或太极,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。定期检测骨密度,尤其女性绝经后及男性65岁以上应加强筛查。居家环境减少绊倒风险,雨天或冰雪天气外出需谨慎。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化应及时就医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