髌骨骨折保守治疗包括石膏或支具固定、药物镇痛消炎、早期康复训练、定期影像学复查、避免负重活动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石膏或支具固定:髌骨骨折后需通过外固定保持膝关节稳定,通常选择长腿石膏或可调节支具,固定时间约4-6周。固定范围需覆盖大腿中段至踝关节上方,确保骨折端无移位。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及皮肤受压情况,及时调整松紧度。
2.药物镇痛消炎: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及肿胀,严重疼痛可短期联合弱阿片类药物。中药外敷如活血化瘀膏也可辅助消肿,但需避免皮肤过敏。用药期间需监测胃肠道及肝肾功能,尤其老年患者。
3.早期康复训练:固定后1-2周即可开始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,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。4周后逐步增加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,角度从30度逐渐扩大。6周后拆除外固定,进行主动屈伸及负重练习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。
4.定期影像学复查:初期每2周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情况,若发现移位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6周后评估骨痂形成情况,确认愈合进度。若延迟愈合需延长固定时间或考虑其他干预手段。
5.避免负重活动:固定期间禁止患肢踩地负重,行走需依赖拐杖或轮椅。6周后逐步尝试部分负重,但需根据愈合情况调整。3个月内避免跑跳、下蹲等高风险动作,防止二次损伤。
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营养,适当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。密切观察患肢肿胀、疼痛变化,出现异常及时就医。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,提升治疗依从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