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、肌肉无力或萎缩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、反射减弱或消失、平衡障碍或步态不稳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:周围神经病变常导致感觉神经受损,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麻木、刺痛或烧灼感。症状多从手足开始,逐渐向近端发展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,严重时甚至无法感知疼痛或温度变化。
2.肌肉无力或萎缩:运动神经受累时,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,尤其是四肢远端。长期神经损伤可导致肌肉萎缩,表现为手部或足部肌肉变薄。症状进展缓慢,严重时影响抓握、行走等日常活动。
3.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:自主神经受损可引起多种症状,包括出汗过多或减少、皮肤干燥、血压波动、消化功能紊乱等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性功能障碍,症状因受累神经不同而异。
4.反射减弱或消失:周围神经病变常导致深反射减弱,尤其是踝反射和膝反射。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反射迟钝,随着病情进展,反射可完全消失。这一体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。
5.平衡障碍或步态不稳: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共同受损时,患者可能出现平衡障碍,表现为行走不稳或容易跌倒。部分患者因深感觉减退,需依赖视觉辅助维持平衡,夜间症状可能加重。
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诊治。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,减少不可逆损伤。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防护,避免外伤或过度劳累。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,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