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耳炎是否需要穿刺耳膜需根据病情决定。急性中耳炎伴随严重积液或疼痛时,穿刺可迅速缓解症状;慢性中耳炎或轻微积液通常无需穿刺,优先采用药物治疗。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、听力测试等评估病情,最终决定是否穿刺。
穿刺耳膜鼓膜切开术的主要目的是引流中耳积液,减轻压力并缓解疼痛。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,或积液持续存在导致听力下降、眩晕等症状时,穿刺可避免并发症如鼓膜穿孔或乳突炎。儿童因咽鼓管发育未完善,更易出现积液,但穿刺需谨慎,多数情况下先观察或药物治疗。穿刺属于微创操作,局部麻醉下完成,术后耳道可能短暂渗液,需保持干燥避免感染。
术后需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,防止细菌感染。剧烈运动或用力擤鼻涕可能影响愈合,应尽量避免。穿刺后听力可能短暂下降,通常1-2周恢复,若持续耳鸣或流脓需及时复查。孕妇、免疫力低下者或合并其他耳部疾病时,需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穿刺。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,确保无菌环境,降低并发症风险。定期随访检查鼓膜愈合情况,配合医生指导用药,促进康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