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骶骨骨折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疼痛、活动受限、下肢放射痛、排便功能障碍、站立行走困难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局部疼痛:骶骨骨折后最明显的症状是骨折部位持续钝痛或锐痛,疼痛在坐位或仰卧位时加剧,按压骶骨区域可诱发明显压痛。疼痛可能向臀部或大腿后侧扩散,咳嗽或打喷嚏时因腹压增加导致疼痛加重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间痛醒现象,影响睡眠质量。
2.活动受限:由于骶骨参与骨盆环的稳定性,骨折后会导致腰部及髋部活动范围显著减小。患者常表现为翻身困难、无法弯腰或久坐,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日常起居动作。行走时因骨盆受力不均可能出现跛行,长时间站立会加重不适感。
3.下肢放射痛:若骨折涉及骶神经孔,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下肢牵涉痛,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腿后侧、小腿外侧的麻木或刺痛感。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,严重时可伴随肌力下降或反射异常,需警惕神经损伤风险。
4.排便功能障碍:骶骨骨折可能影响支配直肠和膀胱的骶丛神经,导致排便困难、尿潴留或失禁。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、排便无力或便秘,部分合并尿频尿急症状。此类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神经压迫,需及时干预。
5.站立行走困难:因骶骨承重功能受损,患者站立时骨盆稳定性下降,常需扶物支撑。行走时因疼痛和力学结构改变,步态呈现短促、不对称特点,严重者需借助助行器移动。长时间负重可能加重骨折移位风险。
骶骨骨折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,早期需卧床休息并配合支具固定。疼痛管理以药物和物理疗法为主,出现神经症状需影像学评估。康复期逐步进行低强度骨盆稳定性训练,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以促进骨愈合。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进度,防止并发症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