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包括膨出型、突出型、脱出游离型、Schmorl结节型、经骨突出型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膨出型:纤维环部分破裂但外层完整,髓核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,表面光滑。此型症状较轻,多表现为腰部酸胀或下肢放射痛,神经压迫体征不明显。影像学显示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,硬膜囊受压但无破裂。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、理疗效果较好,少数需手术干预。
2.突出型:纤维环完全破裂,髓核从裂口突出至后纵韧带下,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。典型症状为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,伴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。CT或磁共振可见局限性软组织影突入椎管,与神经根关系密切。急性期需绝对卧床,严重者需微创切除突出物。
3.脱出游离型:髓核突破后纵韧带,游离于椎管内或迁移至其他节段。症状突发且严重,常见马尾综合征如大小便障碍、双下肢瘫痪。影像学显示椎管内游离碎片,硬膜囊明显受压。急诊手术清除游离髓核是主要治疗方式,延迟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。
4.Schmorl结节型:髓核经软骨终板突入相邻椎体松质骨内,多因终板先天缺陷或外伤导致。常见于胸腰椎交界处,表现为慢性腰痛,无典型神经根症状。X线或磁共振可见椎体内类圆形低信号影。治疗以缓解疼痛为主,极少需手术。
5.经骨突出型: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与椎体间裂隙突出,形成椎体边缘骨赘。多见于长期慢性劳损者,症状与腰椎退变相似,如活动受限、晨僵。影像学显示椎体前缘或侧缘骨性突起。治疗侧重功能锻炼与抗炎镇痛,预后良好。
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避免久坐久站,减少弯腰负重动作。急性期应严格卧床,缓解后逐步进行腰背肌锻炼。出现下肢麻木、无力或排便异常时需立即就医。日常保持正确坐姿,睡硬板床,控制体重以减轻腰椎负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