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源性鼻窦炎是否需要拔牙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,并非所有情况都必须拔牙。若感染源明确为患牙且保守治疗无效,拔除病灶牙可能是根治的关键;若炎症较轻或与牙齿关联性不强,则优先考虑药物或微创治疗。
牙源性鼻窦炎通常由上颌后牙如磨牙、前磨牙的根尖炎症扩散至上颌窦引起。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BCT明确牙齿与窦腔的关系。若患牙严重龋坏、根尖周病变广泛或存在根折等不可逆损伤,拔牙可彻底清除感染源,避免反复发作。反之,若牙齿可保留如通过根管治疗控制感染,或鼻窦炎由其他因素如解剖变异主导,则无需拔牙。合并急性鼻窦炎时需先控制感染再评估拔牙必要性。
治疗决策需由口腔科与耳鼻喉科医生协同制定。拔牙前需评估手术风险,如上颌窦底穿孔可能,必要时联合窦腔冲洗或修复。术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,避免用力擤鼻、打喷嚏,防止创口感染或窦腔通气障碍。保守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,观察疗效,若症状持续需重新评估方案。患者出现牙痛、鼻塞、脓涕等症状时需尽早就诊,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