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敏性鼻炎的确诊检查包括鼻内镜检查、皮肤点刺试验、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检测、鼻分泌物涂片检查、鼻激发试验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鼻内镜检查:通过内镜直接观察鼻腔黏膜状态,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常呈现苍白水肿或充血,下鼻甲肿胀明显,可能伴有透明水样分泌物。检查过程中可评估鼻中隔偏曲、息肉等结构异常,排除其他鼻腔疾病。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,避免黏膜损伤,检查前避免使用减充血剂以免影响结果判断。
2.皮肤点刺试验:将常见过敏原提取液滴于前臂皮肤,用点刺针轻刺表皮,15-20分钟后观察局部风团和红晕反应。阳性反应提示存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介导的过敏反应。该检查灵敏度高且快速,但需停用抗组胺药物3-7天,避免紫外线照射测试部位,严重湿疹或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宜进行。
3.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检测:抽取静脉血检测特定过敏原对应的免疫球蛋白水平,数值升高可辅助诊断。该方法不受药物影响,适合皮肤试验禁忌者,但成本较高且需实验室支持。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,部分无症状者也可能出现阳性结果,存在一定假阳性率。
4.鼻分泌物涂片检查:取鼻腔分泌物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,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超过5%提示过敏性炎症。该检查操作简便无创,但结果受取样部位、分泌物量及近期用药影响。急性感染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干扰判断,需避开感冒或鼻窦炎发作期检测。
5.鼻激发试验:将可疑过敏原直接作用于鼻黏膜,观察是否诱发喷嚏、流涕等典型症状及鼻阻力变化。该试验特异性强但可能引发剧烈反应,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。检查前需严格排除禁忌症,测试后需留观至少2小时。
确诊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病史与检查结果,部分患者需联合多种检查方法。孕妇及婴幼儿选择检测方式时需评估风险,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慎行激发试验。检查前应详细告知用药史和过敏史,避免在花粉季节进行户外过敏原检测。症状不典型者需排除血管运动性鼻炎等非过敏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