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虚是中医常见证候,指脾脏运化功能减弱,导致气血生化不足、水湿停滞。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、腹胀、大便溏稀、肢体困重、面色萎黄等,部分人群可能伴随气短乏力、舌苔白腻或齿痕舌等表现。
脾虚症状的轻重与体质、生活习惯密切相关。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典型,如饭后腹胀、大便不成形或黏滞不爽,因脾失健运导致食物难以消化吸收。水湿停滞可能引发肢体浮肿或痰湿内生,表现为口中黏腻、头重如裹。气血不足则易疲劳、面色无华,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或经期延长。长期脾虚者抵抗力下降,容易反复感冒或伤口愈合缓慢。部分人群因脾不统血出现皮下瘀斑、牙龈出血等异常出血症状。
改善脾虚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,如冰淇淋、肥肉等加重脾胃负担的饮食。过度劳累或思虑过度会损伤脾气,需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平稳。食疗可选用山药、莲子、芡实等健脾食材,但严重者需中医辨证用药。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、散步等缓和项目,剧烈运动可能耗气伤脾。脾虚者忌空腹饮用绿茶、菊花茶等性寒饮品,冬季需特别注意腹部保暖。若长期腹泻或体重骤减,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行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