败血症的治疗包括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、补充液体维持血液循环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稳定血压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、清除感染源如引流脓肿或切除坏死组织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:败血症需尽早使用覆盖多种病原体的广谱抗生素,以控制感染扩散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可能的感染源选择药物,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。抗生素需足量足疗程使用,避免耐药性产生。
2.补充液体维持血液循环:败血症常伴随有效循环血量不足,需快速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以恢复组织灌注。液体复苏的目标是维持尿量、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,同时避免过度输液导致肺水肿。
3.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稳定血压:若液体复苏后血压仍偏低,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。这类药物通过收缩血管或增强心肌收缩力提升血压,确保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。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。
4.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:严重败血症可能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,需通过机械通气辅助呼吸。通气模式以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为主,避免气压伤。同时需定期评估血气分析,调整通气参数。
5.清除感染源如引流脓肿或切除坏死组织:明确感染灶后需尽快处理,例如手术引流脓肿、切除坏死肠管或拔除感染导管。彻底清除感染源可减少细菌负荷,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并改善预后。
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、器官功能及感染指标变化,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方案。避免延误抗生素使用或忽视感染源控制,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预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