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、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。
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、口腔疱疹或溃疡,以及手、足、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。发病初期可能伴随食欲不振、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。流行病学史方面,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,尤其在托幼机构或家庭中有类似病例接触史时,需高度警惕。实验室检查并非必需,但在病情较重或需要鉴别诊断时,可通过咽拭子、粪便或疱疹液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如柯萨奇病毒A16、肠道病毒71型等,或血清学检测辅助确诊。
诊断时需注意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,如水痘、疱疹性咽峡炎或麻疹等。水痘皮疹多为全身性,疱疹呈泪滴状;疱疹性咽峡炎则主要局限于口腔后部。部分肠道病毒感染可能仅表现为发热或无皮疹,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判断。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、抽搐或心肺功能异常,此时需及时进行脑脊液、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。
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隔离患者,加强个人卫生,如勤洗手、消毒物品表面。疫苗接种如EV-A71灭活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。医疗机构需规范报告病例,避免误诊或漏诊。家长发现儿童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