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虚与血虚是中医理论中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,核心区别在于病变脏腑与气血阴阳的失衡方向不同。肾虚以肾精不足、阴阳失调为主,涉及生殖、生长、发育等功能;血虚则以血液亏虚、脏腑失养为特征,多与心、肝、脾功能相关。
肾虚的典型表现包括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性功能减退或夜尿频多,可分为肾阳虚与肾阴虚。肾阳虚者畏寒肢冷、水肿,肾阴虚者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。血虚常见面色苍白、唇甲色淡、心悸失眠、月经量少,多因失血过多、脾胃虚弱或久病耗伤所致。两者虽均有疲劳症状,但肾虚更偏向机能衰退,血虚则以濡养不足为主。
辨证时需结合舌脉与整体状态。肾虚者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,脉沉细;血虚者舌淡胖或有齿痕,脉细弱。治疗上,肾虚需填补肾精,阳虚用右归丸,阴虚用六味地黄丸;血虚则以四物汤、归脾汤补血健脾。日常调理中,肾虚者需节欲保精、避免过劳,血虚者需注重饮食营养,多食红枣、猪肝等补血之品。需注意两者可能并存,如精血同源导致的精血两虚,需综合调治,避免误补或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