髌骨骨折需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、急性期冷敷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、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、康复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、必要时手术复位内固定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:髌骨骨折后需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。无移位裂纹骨折可保守治疗,严重粉碎性或移位骨折需进一步干预。医生会根据骨折稳定性、关节面平整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,避免延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或功能障碍。
2.急性期冷敷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:骨折48小时内冰敷患处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,每次15-20分钟间隔1-2小时。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,缓解肿胀疼痛。避免热敷或按摩以免加重局部水肿,同时观察皮肤颜色和感觉变化。
3.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:采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,维持骨折端稳定。制动期间避免负重行走或弯曲膝盖,防止骨折块移位。定期复查调整固定松紧度,长期制动需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。
4.康复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:拆除固定后早期以被动屈伸练习为主,配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。随着愈合进展增加主动活动,借助器械辅助恢复关节功能。训练强度以不引发剧痛为限,过度激进可能造成再骨折。
5.必要时手术复位内固定:对关节面不平整或分离超过3毫米的骨折需手术干预。常用钢丝张力带或螺钉固定,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键。严重粉碎骨折可能需部分切除或全髌骨切除,但可能影响伸膝力量。
髌骨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嘱复查,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。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蛋白质,戒烟限酒以促进骨愈合。出现固定松动、持续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就诊,警惕感染或内固定失效。康复过程中保持耐心,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恢复周期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