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髋关节脱位表现为下肢不等长、髋关节活动受限、步态异常、臀部或大腿皮肤皱褶不对称、髋关节弹响或疼痛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下肢不等长:患侧下肢较健侧短缩,平卧时双膝高度不一致。早期脱位可能不明显,随年龄增长差异逐渐显著。站立或行走时身体向患侧倾斜以代偿长度差,长期可导致脊柱侧弯。新生儿期可通过屈髋屈膝对比足跟位置初步判断。
2.髋关节活动受限:外展动作受限最典型,被动外展时患侧髋关节角度明显小于健侧。婴儿换尿布时家长可能察觉双腿分开困难。部分患儿表现为屈曲或内旋受限,伴随肌肉紧张。长期脱位可导致关节囊挛缩,进一步加重活动障碍。
3.步态异常:行走时患侧支撑期缩短,身体晃动明显。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,双侧脱位则表现为鸭步左右摇摆。学步期幼儿常以脚尖着地或拒绝负重。未治疗的大龄儿童可能出现代偿性腰椎前凸,影响整体姿势协调性。
4.臀部或大腿皮肤皱褶不对称:仰卧位可见患侧大腿内侧、臀部或腹股沟处皮肤皱褶增多、加深或位置偏高。需双侧对比观察,但此表现非特异性,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。部分婴儿因脂肪分布差异可能出现假阳性。
5.髋关节弹响或疼痛:关节不稳定可能导致活动时弹响感,尤其在屈伸或旋转动作中。大龄儿童可能主诉腹股沟或膝部隐痛,婴幼儿则表现为哭闹拒按。疼痛多与长期异常应力导致软骨磨损或肌肉疲劳有关。
发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调整或延误诊治。影像学检查是确诊关键,不同年龄段适用不同检测方式。治疗越早效果越好,非手术干预多用于婴儿期,复杂病例需手术复位。定期随访对评估康复进展至关重要,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负重或剧烈运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