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杏仁需经过浸泡、煮沸等去毒处理后方可食用。未经处理的苦杏仁含有氰苷类物质,水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,直接食用可能导致中毒。通过高温加热和充分浸泡可有效分解大部分毒素,降低食用风险。
处理苦杏仁的关键步骤包括长时间浸泡和充分加热。将苦杏仁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以上,期间多次换水以去除部分氰苷。随后用沸水煮10-15分钟,进一步破坏毒素结构。煮过的苦杏仁可剥去外皮,减少残留苦味和毒性。传统方法中,苦杏仁常被加工成杏仁茶或杏仁豆腐,高温熬煮能确保安全性。部分地方会将处理后的苦杏仁炒制或烘烤,作为零食少量食用。
食用处理后的苦杏仁仍需谨慎。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0克,避免毒素蓄积。孕妇、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最好避免食用。若误食未处理的苦杏仁,出现头晕、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。购买时注意区分甜杏仁与苦杏仁,甜杏仁毒性较低,可直接食用。储存时需保持干燥,防止霉变产生其他有害物质。正确处理的苦杏仁具有独特风味,但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