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状常见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、身高缩短或驼背、轻微外力易发生骨折、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、牙齿松动或脱落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: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下降,骨骼承重能力减弱,尤其在脊柱部位更为明显。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,久站、久坐或负重时加重,夜间也可能出现。部分患者因椎体压缩变形,疼痛会放射至肋间或腹部。
2.身高缩短或驼背:椎体骨量减少后,受压变形甚至塌陷,导致脊柱长度缩短。多个椎体受累时,胸椎后凸加剧形成驼背,可能伴随胸腔受压,影响呼吸功能。
3.轻微外力易发生骨折:骨骼脆性增加后,日常动作如弯腰、咳嗽或轻微碰撞即可引发骨折。常见部位为髋部、腕部及脊柱,其中髋部骨折危害最大,可能导致长期卧床。
4.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:骨质疏松常合并骨关节炎,关节软骨退化加速,表现为晨起僵硬、屈伸困难。严重时关节变形,影响行走或持物等基本功能。
5.牙齿松动或脱落:颌骨骨量流失导致牙槽骨支撑力下降,牙齿逐渐松动甚至脱落。部分患者伴随牙龈萎缩,咀嚼功能明显减弱。
骨质疏松症状出现后需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服用钙剂或盲目增加运动量。日常饮食应均衡摄入乳制品、豆类及深色蔬菜,减少高盐高脂食物。户外活动选择温和方式,如散步或太极拳,避免剧烈动作。定期检测骨密度,尤其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群体更需重视。冬季注意防滑防摔,居家环境减少障碍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