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生素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耳聋,但引发聋哑的情况较为罕见。部分抗生素具有耳毒性,尤其是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、庆大霉素等,可能损伤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,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。若婴幼儿期因药物导致重度耳聋且未及时干预,可能因无法学习语言发展为聋哑。不过,现代医学通过严格用药指征和听力监测,已大幅降低此类风险。
抗生素的耳毒性与剂量、疗程及个体基因易感性密切相关。氨基糖苷类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过高时,易穿透血-迷路屏障蓄积在内耳淋巴液,干扰毛细胞的能量代谢,引发氧化应激反应。线粒体DNA突变者如携带m.1555A>G突变对耳毒性更敏感,即使常规剂量也可能致聋。肾功能不全者因药物排泄延迟,风险显著增加。除听力损伤,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前庭功能障碍,表现为眩晕或平衡障碍。β-内酰胺类、大环内酯类等常用抗生素耳毒性较低。
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前需评估用药必要性,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如利尿剂联用。用药期间应监测血药浓度,新生儿及儿童建议进行听力筛查。出现耳鸣、耳闷等前驱症状时需立即停药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有家族性耳聋史者应谨慎选择抗生素。基因检测可识别高危人群,指导个体化用药。任何听力异常应及时转诊至耳鼻喉科,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保留残余听力,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预防语言发育障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