髌骨骨折后需及时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、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、合理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骼愈合、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对位情况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及时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:髌骨骨折后需立即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,限制活动范围。过早负重或弯曲膝盖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,影响愈合。固定期间避免剧烈运动,行走时需借助拐杖分散压力。制动时间通常为4-6周,具体根据骨折类型调整。
2.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:拆除固定装置后需逐步开展膝关节屈伸练习,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,后期增加抗阻训练。康复过程中疼痛需控制在可耐受范围内,过度训练可能引发软组织损伤。专业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,有助于恢复关节稳定性。
3.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:开放性骨折或术后需每日消毒伤口,避免沾水。敷料渗液及时更换,观察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。体温异常升高或分泌物异味需立即就医。卧床期间定期翻身,预防压疮和肺部并发症。
4.合理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骼愈合:每日摄入牛奶、鱼类等富含钙磷的食物,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增强钙吸收。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.2-1.5克,优先选择瘦肉、豆制品。忌烟酒及高盐饮食,以免影响骨代谢。
5.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对位情况:初期每2-3周拍摄X线片确认骨痂形成情况,调整固定方式。若出现内固定松动或骨折线模糊延迟,需考虑干预措施。愈合后期通过CT评估关节面平整度,预防创伤性关节炎。
髌骨骨折恢复期间需关注肢体远端血运和感觉变化,异常麻木或肤色发绀提示循环障碍。夜间抬高患肢减轻肿胀,疼痛加剧时避免自行服用镇痛药物掩盖病情。心理调适同样重要,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焦虑情绪,可通过轻度上肢活动维持身心状态。